为了推动我省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根据《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评选办法(试行)》[浙研教字(2017)3号]文件精神,学会组织开展了2018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奖评选工作。按照评选办法,经过形式审查、网络评议、复评答辩、审核批准等程序,共评选出31项教育成果奖,其中,李兰娟等人的“整合医学背景下的研究生‘会聚式’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特等奖;丛杭青等人的‘新时代工程伦理’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10项成果获得一等奖; 徐维祥等人的“基于‘师生发展共同体’的地方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20项成果获得二等奖,现对31项优秀成果和成果主要完成人予以表彰,以资鼓励。
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
2019年9月9日
 
附件: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二届教育成果奖获奖名单
特等奖:1项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   1  |    整合医学背景下的研究生“会聚式”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大学  |    李兰娟、郑树森、阮冰、徐骁、方向明、项春生、李明定、陈智、徐福洁、盛吉芳、郑敏、曹红翠、杨仕贵、蒋建文、高海女、吴健、徐凌霄、沈晔、蒋国平、吴李鸣、耿磊、陈新华、何剑琴、胡振华、周琳、章益民、徐佳、朱丹华、陈俊春、杨喆、李建辉、谢海洋、任桑桑、任志刚  |  
一等奖:10项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   1  |    新时代工程伦理“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    丛杭青、艾宁、陈智峰、唐任仲、张立、陈芨熙、王 淼  |  
|   2  |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航空制造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浙江大学  |    柯映林、董辉跃、毕运波、李江雄、朱伟东、王青、曲巍崴、方水良、俞慈君、徐强、程亮、方强、刘振宇、王国雄、宋晓云  |  
|   3  |    基于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昌模式探索与实践  |    浙江理工大学  |    胡旭东、陈文兴、向忠、顾越桦、彭来湖  |  
|   4  |    地方研究院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双创”人才培养工程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陈国金、倪敬、陈昌、王海稳、袁以明  |  
|   5  |    适应区域经济的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浙江工业大学  |    姚建华、李研彪、彭旭东、章嫦华、计时鸣  |  
|   6  |    适合于工程类研究生培养的MTSAE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  |    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干宁、沈昊宇、谢洪珍、张利、龙能兵、曹玉廷、李砚硕、陈玉涓  |  
|   7  |    农科研究生“三融合”实践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浙江大学  |    陈学新、金敏、祝水金、袁熙贤、邱慧、赵建明、马忠华、孙崇德、喻景权、张国平  |  
|   8  |    服务国家战略的“非洲学”研究生培养理论与实践创新  |    浙江师范大学  |    刘鸿武、王珩、徐薇、张勇、牛长松、和丹  |  
|   9  |    基于科研团队的财经高校信息类硕士生“三协同、一中心”培养探索与实践  |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    王勋、张帅、张文宇、杨柏林、华璟  |  
|   10  |    深耕东海、四维协同,地方高校海洋科学硕士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    浙江海洋大学  |    王健鑫、吕振明、穆军、王天明、左军成、吕华庆、严小军、刘全良  |  
二等奖:20项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完成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   1  |    基于“师生发展共同体”的地方高校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工业大学  |    徐维祥、胡洪武、倪瑛、邱君媛、刘程军  |  
|   2  |    “名师引领,环环相助”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探索  |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总校)  |    严从根、童富勇、孙德芳、仲玉英、王晨  |  
|   3  |    基于产学深度融合的 MPAcc 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  |    浙江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  |    邓川、李连华、张雷宝、胡伟、张红英、李长爱、骆铭民、邵天营、吕伶俐  |  
|   4  |    依托中东欧优质资源创新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    宁波大学  |    顾耀东、丛湖平、李建设、陈小平、陆亨伯  |  
|   5  |    零距离整合式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建在市场上的研究生工作站  |    浙江工商大学  |    金杨华、 吴波、 王永跃、孙家胜、朱玥  |  
|   6  |    聚焦媒体需求的实践培养全程制探索  |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  |    黄鸣刚、虞勤、贠伍  |  
|   7  |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团队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及实践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吴立群、王洪成、张俐楠、杨国伟、包立平  |  
|   8  |    研究生知识创新的学术表达与思维检视  |    浙江师范大学  |    李润洲  |  
|   9  |    基于需求导向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师范大学  |    马伯军、孙梅好、张萍华、蒋永清、鲍国连  |  
|   10  |    “三位一体,多维联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临安区农业与农村工作办公室  |    吴伟光、王成军、余康、陈劲松、付俊  |  
|   11  |    更新观念 “五化”并举: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实践探索  |    宁波大学  |    邵光华 张光陆 蒲阳 徐晓雄 周勇  |  
|   12  |    基于“三链融合”、“四位一体”的纺织工程硕士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浙江理工大学  |    于 斌、祝成炎、陈建勇、郭玉海、雷彩虹  |  
|   13  |    依托信息产业,强化创新实践-面向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程知群、刘国华、王光义、陈科明、柯华杰  |  
|   14  |    基于方法论课程群的工艺设计类究生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中国美术学院  |    周武、刘正、胡惠君、戴雨享、李玉普、汪正虹、彭倩  |  
|   15  |    “课程-科研-实践”协同培养:统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浙江财经大学  |    洪兴建、李金昌、罗季、邱瑾、陈玉娟  |  
|   16  |    基于医教协同的中医学传承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张光霁、柴惠、张翼宙、袁强、陈华  |  
|   17  |    基于“GPS+”策略的艺术设计类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的实践与创新  |    浙江工业大学  |    王建胜、林曦、陈炜、徐育忠、田云飞、 李芳、张新宇、袁宣萍、柳雕貂  |  
|   18  |    “一体两翼”研究生创新实践竞赛机制的探索与成效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罗志增、王胡英、席旭刚、程知群、常国军  |  
|   19  |    需求驱动,协同育人----统计学研究生“一二三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浙江工商大学  |    苏为华、陈振龙、郭宝才、徐蔼婷、向书坚、章上峰、张崇辉  |  
|   20  |    服装设计艺术硕士“技道融合、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浙江理工大学  |    吕昉、胡迅、蒋彦、须秋洁、冯荟  |  


